一、满族名菜?
01
满族火锅
下雨天和什么最配,当然是火锅。火锅是满族名馔,满族人原称为“野意火锅”。
02
粘豆包
满族人大多爱吃“粘”食。用黏米(大黄米,小黄米)面制成的豆包,凉糕,切糕等,统称为粘饽饽。
03
酸菜炖白肉血肠
东北的冬天有冬储白菜的习俗,因此腌制酸菜是东北地区冬天的主要菜品之一,而酸菜炖白肉血肠,是满族传统食品。
04
苏子叶饽饽
苏子叶饽饽,俗称粘耗子,是满族人喜爱吃的粘食之一。就像南方人爱吃青团一样,这道软糯的小吃,属于季节性美食。
05
二米饭
二米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只是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道满族小吃吧。满族人喜欢把大米和小米放在一起煮饭,所以叫二米饭。
06
萨其玛(糖缠)
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,“萨其玛”是满语,汉语叫金丝糕、蛋条糕。在清代,满族人将萨其玛当做贡品,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程度。
07
酸汤子
酸汤子,又称汤子、馇子,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,这是满族人夏季最喜爱吃的一种食品。
08
豆面卷子
豆面卷子,俗称驴打滚,是满族人喜欢吃的粘食之一。
09
小窝头
关于窝窝头还有过一段民间传说,据说慈禧太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,吃到了玉米面窝窝头,感觉很好吃,于是,小窝窝头就成了当时的宫廷点心。
10
皮冻
肉皮冻是东北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,更是夏日里人们佐酒消暑的小吃,肉皮冻是满族人的一大发明。
二、传统冷菜名菜?
名厨藤椒鸡
原料
三黄鸡1只,青红椒圈2克,鲜花椒3克。
调料
纯净水150克,东古一品鲜120克,盐3克,辣鲜露20克,鲜麻辣鲜露25克,白糖50克,陈醋100克。
做法
1.将三黄鸡杀好,洗干净备用;另取一小桶,加水和葱姜烧开。
2.把洗干净的鸡放入桶内煮5分钟,捞起,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冰块水里,泡3分钟(此环节重复3次)。
3.关火,焖15分钟后,捞起放在冰块水里,使鸡充份冷却后,控干水份,改刀装盘,浇汁即可。
香酥带鱼
三、满族女性传统乐器?
满族传统民族乐器种类较多,吹奏乐器主要有牛角,鹿哨,龙笛,贝等,弹拨乐器主要有满族琵琶,渤海琴,口弦琴等,打击乐器主要有单鼓,抬鼓,节,哈利马刀,拍板,腰铃,响铃,八角鼓等。满族发祥于东北,所以在音乐乐器方面口是有强烈的东北地方的色彩
四、传统名菜老八样?
。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,果木炭火烤制,色泽红润,肉质肥而不腻,外脆里嫩。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,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。它以色泽红艳,肉质细嫩,味道醇厚,肥而不腻的特色,被誉为“天下美味”。北京三大知名烤鸭店:全聚德、便宜坊、大董烤鸭店。
2.
四川麻婆豆腐麻婆豆腐,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,属于川菜,主料为:豆腐,辅料为:蒜苗、牛肉沫(其他肉也可以),调料为:豆瓣、辣椒面和花椒面、酱油等,麻来自花椒,辣来自辣椒面,此菜成菜麻、辣、鲜、香、烫、脆、嫩、酥,将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,如今,麻婆豆腐远渡重洋,在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法国、越南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,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,成了国际名菜。
五、开封有哪些传统名菜?
开封传统名菜有:鲤鱼焙面、套四宝、清汤东坡肉、炸紫酥肉、清蒸狮子头、扒广肚、煎扒青鱼头尾等数百道。此外,还有灌汤小笼包、桶子鸡、炒凉粉等数以百计的特色小吃。鼓楼夜市传承千年,至今不衰。
六、满族有哪些传统美食?
你好!我是东北厨子大鹏!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!
满族的传统美食大概有:
1:驴打滚
2:小肉饭
3:布缩衣(酸菜白肉)
4:煮饽饽(饺子)
5:酸汤子
6:豆干饭
7:豆糕
8沙琪玛
9:酸菜火锅
10:虎皮肉
11:炸豆腐干
12:湖米奶茶
13:炒雪花(炒豆渣)……
我所能知道也就这些了!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!
七、江阴十大传统名菜?
江阴传统名菜:
笋靠鮰鱼(海中天、法尔胜)、
糖醋籽鲚(河豚世家、永丰源)、
红烧江鳗(法尔胜、国际)、
过桥鳝(天水雅居)、
面拖蟹(青阳府前)、
蟛蜞螯(天水雅居、新财神)、
芙蓉鱼片(永丰源、海澜)、
走油肉(永丰源)、
凤凰包鸡(国际)、
熝鸡(华西)
八、海口传统名菜有哪些?
海南四大名菜为:文昌鸡、加积鸭、东山羊和和乐蟹。文昌鸡、加积鸭,传统的吃法是白斩(也叫“白切”),和乐蟹以“清蒸为佳, 东山羊的食法则是多样的。
白莲鹅,作为海南的八大名菜之一,在当地有着很高的人气,也足以见得这道美食的味道自然差不了。美味的白莲鹅,主要食材是海南澄迈县农户家养的白莲鹅,属于澄迈县的一种特产,用这种鸭子制作出来的美食与众不同。
九、满族传统节日是什么?
1、颁金节:是满族“族庆”之日。1635年农历10月13日,皇太极发布谕旨,正式改族名“女真”为“满洲”,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。1989年10月,在丹东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”上,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“颁金节”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,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。
2、上元节:即正月十五日,俗称“元宵节”。同汉族一样,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。
3、走百病:满族妇女的节日。一般在正月二十日。当晚,妇女们三五成群,结伴远洲,或走沙滚冰,或嬉戏欢闹,叫做“走百病”。
4、添仓节:每年正月二十五,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,放在仓库,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,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,丰衣足食。第一天,再添新饭,连着添三回。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。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。
5、二月二:俗称“龙抬头日”。当日晨,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,灰道弯曲如龙,故称“引龙”。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,祈求风调雨顺。全家人还要吃“龙须面”和“龙鳞饼”。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。
6、虫王节:六月天,易闹虫灾。居住在辽宁省岫岩、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,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,杀猪祭祀,求虫王爷免灾,保证地里的收成好。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,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,以防虫蛀。
十、满族的传统服饰是什么?
满族旗袍与马褂
旗袍,满语称"衣介".分为单,夹,皮,棉四种.这种"衣皆连裳"(古代上为衣,下为裳)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.它是满族男人喜著的服饰,也叫大衫,长袍.满族男子穿的旗袍,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,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(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),大襟,窄袖,四面开禊,左衽,带扣绊,束带,适於骑马射猎.满族妇女穿的旗袍,样式美观大方,讲究装饰,领口,袖头,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,有的多至十几道,穿起来匀称苗条,婀娜多姿.有一种女式旗袍叫"大挽袖",把花纹绣在袖裏,"挽"出来更显得美观.满族妇女所穿旗袍,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.在旗袍领口,衣襟,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,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.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,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;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;袖口也由窄变肥,又由肥变瘦,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.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於满族妇女了,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.
马褂,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.为了骑马方便,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,四面开禊的短褂,以御风寒.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,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.